ELF文件结构¶
ELF(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)是一种常见的二进制文件格式,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、共享库和目标文件。它在许多操作系统中被广泛使用,例如Linux和Unix。
ELF文件由多个部分组成,每个部分包含不同的信息。下面是ELF文件的基本结构:
-
ELF头(ELF Header):位于文件的开头,包含了文件的基本属性和描述信息,如文件类型、体系结构、入口点地址等。
-
程序头表(Program Header Table):紧随ELF头之后,它是一个段(Segment)的数组,描述了程序运行时所需的内存布局信息,包括加载到内存中的各个段的位置、大小和访问权限等。
-
节头表(Section Header Table):紧随程序头表之后,它是一个节(Section)的数组,描述了文件中各个节的位置、大小、属性和对应的字符串表等信息。节通常用于存储可执行代码、数据、符号表、调试信息等。
-
节区(Sections):紧随节头表之后,包含了实际的数据和代码。不同类型的节具有不同的作用,如.text节存储可执行代码,.data节存储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数据,.bss节存储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数据等。
-
符号表(Symbol Table):位于一个特定的节中,记录了程序中定义和引用的符号(如变量、函数)的信息,包括名称、地址、大小等。
-
字符串表(String Table):也是一个特定的节,存储了其他部分使用的字符串,如符号表中的符号名称等。
除了上述基本结构,ELF文件可能还包含其他部分,如重定位表(Relocation Table)、动态链接信息(Dynamic Linking Information)、调试信息(Debug Information)等,这些部分在开发和调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