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cket
socket 到底是什么?¶
这张图表达的其实是网络编程中,客户端和服务器工作的核心逻辑。
我们先从右侧的服务器端开始看,因为在客户端发起连接请求之前,服务器端必须初始化好。右侧的图显示的是服务器端初始化的过程,首先初始化 socket,之后服务器端需要执行 bind 函数,将自己的服务能力绑定在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址和端口上,紧接着,服务器端执行 listen 操作,将原先的 socket 转化为服务端的 socket,服务端最后阻塞在 accept 上等待客户端请求的到来。
此时,服务器端已经准备就绪。客户端需要先初始化 socket,再执行 connect 向服务器端的地址和端口发起连接请求,这里的地址和端口必须是客户端预先知晓的。这个过程,就是著名的 TCP 三次握手(Three-way Handshake)。下一篇文章,我会详细讲到 TCP 三次握手的原理。
一旦三次握手完成,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建立连接,就进入了数据传输过程。
具体来说,客户端进程向操作系统内核发起 write 字节流写操作,内核协议栈将字节流通过网络设备传输到服务器端,服务器端从内核得到信息,将字节流从内核读入到进程中,并开始业务逻辑的处理,完成之后,服务器端再将得到的结果以同样的方式写给客户端。可以看到,一旦连接建立,数据的传输就不再是单向的,而是双向的,这也是 TCP 的一个显著特性。
当客户端完成和服务器端的交互后,比如执行一次 Telnet 操作,或者一次 HTTP 请求,需要和服务器端断开连接时,就会执行 close 函数,操作系统内核此时会通过原先的连接链路向服务器端发送一个 FIN 包,服务器收到之后执行被动关闭,这时候整个链路处于半关闭状态,此后,服务器端也会执行 close 函数,整个链路才会真正关闭。半关闭的状态下,发起 close 请求的一方在没有收到对方 FIN 包之前都认为连接是正常的;而在全关闭的状态下,双方都感知连接已经关闭。
以上所有的操作,都是通过 socket 来完成的。无论是客户端的 connect,还是服务端的 accept,或者 read/write 操作等,socket 是我们用来建立连接,传输数据的唯一途径。
更好地理解 socket:一个更直观的解释¶
你可以把整个 TCP 的网络交互和数据传输想象成打电话,顺着这个思路想象,socket 就好像是我们手里的电话机,connect 就好比拿着电话机拨号,而服务器端的 bind 就好比是去电信公司开户,将电话号码和我们家里的电话机绑定,这样别人就可以用这个号码找到你,listen 就好似人们在家里听到了响铃,accept 就好比是被叫的一方拿起电话开始应答。至此,三次握手就完成了,连接建立完毕。
接下来,拨打电话的人开始说话:“你好。”这时就进入了 write,接收电话的人听到的过程可以想象成 read(听到并读出数据),并且开始应答,双方就进入了 read/write 的数据传输过程。
最后,拨打电话的人完成了此次交流,挂上电话,对应的操作可以理解为 close,接听电话的人知道对方已挂机,也挂上电话,也是一次 close。
在整个电话交流过程中,电话是我们可以和外面通信的设备,对应到网络编程的世界里,socket 也是我们可以和外界进行网络通信的途径。